邹星.png

邹星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5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4)

2018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一等奖”(4)

2022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特等奖”(3)

2022年获“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金奖指导教师


主要贡献:

1.作为成果团队主要成员,参与组织本成果研究应用过程中的理论凝练、路径确立、机制形成、成效检验总结研讨等,根据本成果申报工作分工,组织审核、撰写、设计、材料收集等四个方面工作,按照工作进度安排督促完成相关工作,确保本成果申报工作顺利开展。

2.深入学习《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国家文件,了解国家铁路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参与走访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各站段,负责研究行业企业对高铁运营人才提出的适应数字化技术发展、掌握智慧化运营手段的新要求;参与分析高铁运营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联系,协助归纳高铁智慧运营人才道德规范,协助凝练高铁智慧运营人才四项核心职业能力。

3.参与研讨高铁智慧运营岗位需求,优化学校高铁运营类专业布局,组织校企合作开展教师、职工双向交流,共同提升教师及企业职工高铁智慧运营能力及素养,带动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负责向来校交流的多所省内外高职院校介绍实践教学改革、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硬件资源校企共享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协助组织兄弟院校就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经验开展交流参观活动,不断增进校际的交流合作,提升高铁智慧运营人才培养水平。

4.以培养高铁运营类专业学生的四项核心职业能力为核心, 找准行校企协同突破口,创新行校企协同方式。具体参与“学校联结行业、学院联结企业、教师联结大师”协同链构建以及行校企协同机制的搭建。针对“2+1”校企联合培养高铁智慧运营人才的效果开展广泛调研,回访跟踪就业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毕业生,深度分析行企在协同培养过程中的侧重点,做好校方的协调配合工作。根据行校企三方利益诉求,负责制定行校企合作协议,起草了多项相关制度文件,保障行校企协同顺利开展。

5.根据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建设项目的研讨,针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校情,协助制定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思路。基于超融合虚拟化系统采集的专业发展数据,分析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条件,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实训基地等国家级项目建设。

6.参与设计成果申报书、成果总结报告撰写思路,搭建文稿架构,根据成果报告提炼逻辑关键点。负责汇总整理专家意见, 进一步提升成果申报书、成果总结报告的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负责成果申报书、成果总结报告整体文字的把控,成果申报平台资料填报及提交,并协助成果团队其他成员完成支撑材料的收集及审核工作。

7.参与组织学校与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站段企业开展座谈,就校企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技能培训、教材建设、师资共享、技能大赛、教科研合作、职工技能大赛和企业员工技能鉴定等工作进行交流。了解企业在资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根据站段建设规划、智能化技术设备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智慧行车组织等发展前景,了解行业企业技术发展现状,完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国家级实训基地、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等多项虚实教学资源,进一步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改革进程。

8.参与子成果:201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企“共建共享、动态开发”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教材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