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毅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10年获《接触网检测与维护》省级精品课(2)
2013年独著论文《电气化铁道异相供电方式向同相供电方式转换的研究》获八省区铁道学会学术交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中文核心(EI))
2013年主编《电力内外线工程》获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立项教材
2014年获全国职业教育轨道交通行业“教学名师”
2020年获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2022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教学成果特等奖”(2)
主要贡献:
1.长期担任全国轨道交通供用电技术专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铁道职业教育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受全国铁道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托,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46号)、教育部行指委办公室“关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订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教行指委办函〔2017〕5号),以及铁道行指委《关于组织修订铁道类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和实验实训室装备技术标准的通知》(全铁行指函〔2017〕1号)要求,参与完成了铁道供电技术专业《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
2.根据2012年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整体工作安排,系统规划了专业和课程体系,严格按照国家资源建设标准进行资源建设与开发。研究制定了《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行业企业共建、共享、共用教学与培训资源合作规范》《网络课程开发技术规范》《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范》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以“信息技术+”升级传统专业、推进教育教学数字资源建设、加强智慧课堂与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数字化教学模式,形成了以“云课程+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为主的教学手段。
3.组织成果团队成员,认真学习《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铁路“十三五”发展规划》《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对规划中提出的“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推进铁路现代化。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运输组织智能化,以铁路地理信息平台为依托、服务铁路建设运营管理的数字化铁路基础框架加快建设,调度指挥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基本实现运输生产全过程信息化”“到2035年,智能高铁率先建成”等内容进行深入领会。学习分析“智慧铁路”建设在运营服务方面提出的研发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中国标准简统化接触网装备、智能牵引供电成套技术、高铁智能调度集中系统等建设项目,对智慧运营人才提出新要求,并结合新要求组织修订学校人才培养方案。
4.在数字化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组织建成了丰富的、适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混合式教学的在线学习资源,通过自建或引进等手段,积累了国家或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公开课、视频公开课、微课、课程试题库、教学素材库、案例库、视频库等一大批特色资源。持续加大云端课程、资源仓库、虚拟实训空间等资源建设力度。成果实践7年以来,学校建成智慧教室256间,各专业80%以上的课程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开发音视频56576个,动画7480个,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2734个,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6个,省级教学资源库3个,院级教学资源库2个,建设完成省级在线精品课11门,院级126门,2022年推荐2门课程参加国家在线精品课评比。
5.组织成果团队全体成员,调研走访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联合全国铁道行指委、行业协会、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企业、轨道交通院校,充分发挥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优势,了解企业需求和对人才的要求,制定了《轨道交通集团单位项目合作办法》《校企资源共享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形成了“三层共建,三方联建,项目引领,开放共享”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协助研究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督促各二级学院加强各种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6.作为第二负责人组织建设的铁道供电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和国家骨干专业;组织建设铁道供电专业和供用电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均以优秀等次通过省级验收。
7.多次组织成果团队全体成员调研走访相关企业和兄弟院校,将企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标准、新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入企业生产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形成多主体、多维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8.作为成果团队主要成员,协助主持人从审核、撰写、设计、材料收集四个方面带领成员开展工作,重点统筹成果内容框架搭设,成果材料审核,成果申报网站、成果视频设计等方面工作。